#图文打卡计划#小时候最馋外婆灶台上那碗猪油,每次熬油时满屋飘香,我和表弟总偷偷用筷子蘸着吃。如今自己熬油却总翻车——不是颜色发黄就是腥味重,直到回老家学了外婆的秘方才恍然大悟:原来猪油不是直接下锅熬的,关键就在那两样不起眼的小东西!
一、猪油为啥不香了?你可能少了这两步
上周邻居王婶送来一碗自家熬的猪油,刚进门就闻到淡淡的焦糊味。"明明用的是上好的板油,怎么就不如以前香了呢?"她这话让我想起外婆的绝招—— 熬猪油前加盐和生姜,就像给猪油上了双保险。
先说这盐,可不是随便撒的。 提前用盐腌制板油半小时,能逼出多余血水和杂质,这可是老一辈传下来的"去腥密码"。去年帮二舅熬猪油,他非说这步多余,结果熬出来的油总带着股子生腥味,放半个月就哈喇了。
生姜更是妙物。记得有次偷懒没放姜,熬好的猪油拌面时总觉得缺点灵魂。后来才懂, 生姜里的姜醇能分解脂肪中的腥味物质,就像给猪油做了个香氛SPA。现在我家熬油必放三片老姜,熬完的姜片还能当零食嚼,香得很!
展开剩余69%二、外婆的黄金比例,家家都夸香
熬猪油看似简单,其实门道都在细节里。去年表姐结婚,外婆手把手教我们熬了二十斤喜宴用油,那雪白的成色让后厨老师傅都来讨教。 记住这个万能公式:1斤板油+5克盐+3片姜,保证零失败。
选料就有讲究。菜市场张大爷总把最好的板油留给老顾客,他说:" 要挑厚实雪白的猪板油,摸起来像绸缎般光滑的才够嫩。"有次我贪便宜买了发黄的板油,熬出来的油颜色像淡茶水,可把外婆心疼坏了。
火候更是关键。外婆总说" 大火煮浪小火熬油",就像她熬了六十年的生活智慧。前年冬天我急着熬油做蛋黄酥,开大火结果满锅冒黑渣,最后只得全部重来。现在我都用文火慢熬,听着油渣轻轻作响,像在唱一首咕嘟咕嘟的小曲儿。
三、这样保存,放半年都醇香
去年中秋节熬的猪油,我按外婆的法子存到现在依然雪白。 关键就在"热灌冷藏"四字诀:熬好的油趁热过滤进玻璃罐,等手摸罐壁微温时再密封冷藏。同事小李不信邪,非要等油完全冷却再装瓶,结果没半个月就长霉点了。
装罐前还有个小妙招—— 撒把花椒在罐底。这招是和楼下川菜馆老板学的,他说花椒就像天然防腐剂。上个月梅雨季,我家那罐猪油依然清香扑鼻,而闺蜜家的已经泛黄了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花椒别放太多,五六粒足够,不然会抢了猪油的本味。
说到容器,外婆那代人爱用粗陶罐,现在我更推荐广口玻璃瓶。去年用网红密封罐存油,结果内壁涂层居然被油溶化了!后来食品厂的老同学告诉我, 猪油要接触惰性材质,玻璃或陶瓷最稳妥。现在我家冰箱里整整齐齐摆着六个梅森罐,看着就治愈。
四、猪油的美味变身记
熬完油的油渣千万别扔!上周我用油渣做了盘辣炒白菜,老公连扒三碗饭。 油渣炒青菜、拌面条、包包子,都是点睛之笔。记得有年寒假,外婆用油渣和萝卜丝烙饼,我和表弟差点为最后一块打起来。
猪油入菜更是妙不可言。前些天试做古法桃酥,换成猪油后酥得掉渣,烘焙群里两百多人求配方。 中式点心用猪油起酥,西式面包加猪油增香,这可是五星酒店面点师傅偷偷告诉我的。不过要注意保存温度,我有次把猪油曲奇放在暖气旁,结果全塌成了饼干饼。
最绝的是猪油拌饭。看过《深夜食堂》的朋友肯定记得那碗灵魂猪油饭,其实 关键在于猪油酱油的配比。经过二十次试验,我发现1:3的猪油和生抽最完美,再撒点虾皮和葱花,半夜饿的时候能吃出幸福感来。上个月闺蜜来家里宿醉,早上就用这碗饭把她吃哭了。
发布于:四川省英赫优配-配资资深股票配资门户-a股加杠杆-配资炒股免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