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把今天的中美对峙,跟当年美苏冷战简单类比。冷战虽紧张,可双方有明确的红线和缓冲带,比如欧洲中部那一线。而现在中美之间,特别是在台湾、南海这些地方,根本就没有“缓冲”可言。一架侦察机、一艘军舰,就能擦出火星。
很多人会想,“打起来也不至于用核弹吧”,但现实从来不是理想主义者描绘的蓝图。现在的核弹,不是当年丢在广岛那颗15千吨当量的“小男孩”。现在随便一颗就是几百万吨TNT当量,下去不仅是城市灰飞烟灭,连地下掩体都扛不住,数百万人当场蒸发,幸存者也会在辐射、饥荒和秩序崩溃中熬日子。
美国现在手里有3700多枚核弹头,中国大概600枚。数量上美国强,但中国的“东风快递”可是名副其实。特别是东风-41这种洲际导弹,射程1.5万公里,能打遍美国全境。再说了,核战不是谁多谁赢的问题,是“谁动手谁没命”的游戏。
美国的反导系统虽然厉害,可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就像球场上的变速球,连方向都难预测。反导对它,基本是赌概率。赌输了,后果不敢想。
常规战争的灾难性,也足以让世界崩塌
假设双方都“克制”,不动核,那也别指望轻松收场。
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“坦克对坦克、战士冲锋”那一套,是导弹一发一发往城市和基地砸,空军无间隙投弹,网络攻击让整个城市瘫痪。电网瘫痪、通讯中断、无人机全天候轰炸,连个求救信号都发不出去。
举个简单例子,美军现在有13000多架军机,11艘航母、70艘潜艇;而中国虽在航母和战略空军上略落后,但军舰是全球最多,尤其是火箭军,那是专门给美国航母准备“大礼包”的。海上的航母不再是不可一世的“海上堡垒”,而是活靶子。
这还没提网络战。现在,网络攻击能让一座城市瘫痪三天,一切都得靠电、网。假如北京、上海、华盛顿或者洛杉矶的网络被毁,机场不能用、银行系统挂掉、交通红绿灯瘫痪——别说打仗,普通人连水都接不上。
你以为中美真的是大规模正面对撞才会爆发战争?其实更可能的剧本,是局部冲突扩大化。
最危险的地方无非两个——台湾海峡和南海。
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,美国一直打“擦边球”。不久前,美国前高官团访问台湾,又送了几千万美元军援,名义是“防御性”,实则是“拱火”。而岛内“台独”势力越演越烈,“倚美谋独”成了他们的基本盘。这要是擦枪走火,不只是台海震动,整个西太平洋都会变成火海。
南海则是另一口锅。这里不只是中美,还有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尼等国都牵涉利益。最近,中菲在黄岩岛发生了海上冲突,甚至传出轻度碰撞。美国立马表态支持菲律宾,一副“你要出事我就帮你打”的态势。多国军舰齐聚的南海,随时可能因一次误判变成导弹飞舞的战场。
全球化的世界,一打仗大家都得跟着遭殃
我们生活在一个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世界,中美一打,谁也别想置身事外。中国是制造大国,美国是消费大国,两边打断了,那就是整个全球供应链瞬间瘫痪。
芯片、能源、粮食、药品……一断供,全世界都跟着乱。2020年新冠疫情时,只是口罩和呼吸机短缺,就已经让欧美多国焦头烂额。想象一下,如果不只是医疗物资,而是芯片、电池、汽车、化肥这些全部断供,那是全行业瘫痪。
能源价格会飙升,国际粮价涨疯,连最基本的食盐和糖都可能囤不住。最先受不了的,是非洲、南亚这些发展中地区,一大批人可能面临饥荒。战火未至,命先没了。
别忘了还有金融。美债一旦信用失守,全球市场恐慌性抛售,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就是个开胃小菜。
二战死了多少人?六千万起步,最多估计到八千五百万。可那是步兵冲锋、坦克推进的年代,现在是远程打击、超视距轰炸的时代。
有专家估计,一旦中美全面战争爆发,不动核的情况下,直接死亡也可能超过一亿人,再加上间接死亡(饥荒、疾病、难民流离失所),二战的伤亡数字就显得“保守”了。
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清楚写着,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.2亿人处于“强迫流离失所”状态。如果战争打响,这个数字可能翻倍。那些“难民船”将不再只是地中海上的一幕悲剧,而是太平洋、印度洋、东海、西海的常态。
打仗没赢家,和平才是唯一出路
有人可能觉得,中美不会真的开打,因为“谁也赢不了”。这话有道理,但不是保证。
历史上很多战争,都是在“打不起来”的判断中爆发的。1914年,谁能想到一位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,最后变成全球大战?谁能想到珍珠港之后,亚洲会沦为炼狱?
现在的中美博弈,已不只是军力角逐,更是对“文明共存底线”的一场考验。
要真正避免最惨烈的战争,不只是靠“我们都不想打”这种空话。要靠沟通、制度、国际社会的监督、舆论的理性,还有民众对战争本质的深刻认知。
英赫优配-配资资深股票配资门户-a股加杠杆-配资炒股免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